鄭州大學單崇新教授團隊利用新方法合成的高品相優白級鉆石
日前,鄭州大學單崇新教授團隊盧英杰博士等人合成出質量1.2克拉以上、顏色優白級、凈度SI1級的高品相鉆石。
據悉,鉆石是指經過精加工的金剛石,地球上的天然鉆石是碳元素在地球深部高溫高壓的特殊條件下(地表以下100- 300千米,壓力5- 7百萬大氣壓,溫度1200- 1800攝氏度)以及一定含量及比率的鐵族金屬和石墨或碳條件下歷經億萬年的“修煉”而成的,再遇有火山爆發或其它地質運動被帶到地表附近。
目前,地球上已探明的鉆石貯量約為25億克拉,但鉆石礦床的探尋往往耗資巨大,天然鉆石的開采不僅會耗費大量資源,還可能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。
同時,部分戰亂地區開采的鉆石獲得的利潤被投入到戰爭中,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。而合成鉆石可以在實驗室進行,不會破壞生態,耗費能源有限,也沒有“血鉆”等道德原罪,是一個綠色的產業。因此,有人預計,人造鉆石將逐漸成為首飾市場的主流。
另據悉,人們近年來發現金剛石除了具有天然材料最高硬度的性質以外,還具有很大的禁帶寬度、已知天然材料最高熱導率、極高的擊穿電場、較大的載流子飽和遷移率等顯著特點,因此有望成為下一代電力電子器件的優異候選材料。
單崇新介紹說,目前金剛石合成的主流技術是高溫高壓法,但該方法在合成的過程中,往往會因為有氮或催化劑進入到金剛石中,導致雜質較多, 在電力電子器件等方面的應用面臨障礙。
為此,盧英杰等人經過艱苦的探索,開發出化學氣相沉積方法合成金剛石單晶和克拉級鉆石的工藝。該工藝合成溫度不超過1000度,壓力不到一個大氣壓,同時在合成的過程中不使用催化劑,從而保證了合成金剛石的純度以及鉆石的顏色和凈度,有望用于珠寶首飾、微波及太赫茲窗口、高能粒子探測、以及電力電子器件等領域。